有一個人大學重考三次、只帶著 500 元美金到美國念書、創業失敗負債 800 萬,你會覺得他是所謂的「人生失敗組」嗎?這是「業安科技」創辦人黃建堯的親身經歷。業安科技從靠販賣機技術加入口罩國家隊,到用技術反攻日本販賣機產業,黃建堯始終抱持著「只是還沒成功」的信念,一次次從谷底翻身,走出屬於他的奇蹟。
「我從小就想要成為偉人,覺得自己與眾不同。」黃建堯笑著說,語氣雖像孩子氣的自白,卻藏著屬於他的任性與韌性。對他而言,「偉人」是一個能被社會認可、留下貢獻的人——這樣的定義,來自母親為他準備的一本本傳記書,也從小在心中種下夢想的種子。
從旁人眼中看來,這個孩子或許愛作夢;但回頭看黃建堯的創業歷程,你會發現,如果連夢想都沒有、不相信自己的價值,那又怎麼可能走得遠呢?
「創業」這件事,也許早在他立志成為偉人的那一刻,就已經埋下種子。母親啟發他的想像,父親則透過身教——創業、談生意、待人處事的模樣──讓他相信,有一天也能站上那個掌握局勢的檯面。
如果說母親是播種的人,那麼父親,則是讓夢想發芽的那一場雨。
為了「不想被管」的創業衝動,換來 800 萬的代價
但夢想從不輕盈,創業的路更不是平坦直行。黃建堯的第一次創業,以 800 萬虧損收場。他坦言:「沒有想清楚,只是為了創業而創業。」當時,他在販賣機產業擔任工程人員,外界看來是份頗有成就的工作,但他看到老闆賺錢的同時,也看見自己做牛做馬的現實。不甘心就這樣被老闆管束的他,毅然決然帶著三位同事出走,成立「安可爾科技」,就此踏上創業之路。

2018 年黃建堯領軍安可爾科技於德國法蘭克福參加「Light + Building」照明展。(圖片來源/黃建堯)
他選擇進軍智慧照明,看中的是物聯網的風口,卻忽略了團隊對這個領域的陌生。起初公司表現穩定,但到了 2016 年卻陷入虧損,2018 年時已負債 800 萬,幾乎瀕臨倒閉。「我看不到光,連要往哪個方向走都不知道。」迷惘的他甚至幫同事們安排好未來的出路,卻發現自己根本無路可走。置之死地而後生,他選擇給自己最後一次機會,向團隊喊話:「半年後如果沒有轉機,就各自解散回家過年吧!」
那半年,他們把希望壓在 2018 年的雲豹創業競賽,期望能奪得第一名換來投資資金。沒想到導師卻用一句「回去老本行吧」,打槍他們的提案,雖然挫敗,卻也給了他一個臺階下——承認錯誤、重新開始。

2018 年的雲豹創業競賽只獲得季軍,讓黃建堯拯救公司的希望夢碎。(圖片來源/黃建堯)
黃建堯迅速轉向,帶領團隊兩個多月內改寫企劃、放手一搏,再次參加競賽,結果雖拿下季軍,卻無法改變公司命運。「那是我第一次看到,獲得名次卻愁眉苦臉的團隊。」對旁人而言,他們贏了;但對黃建堯來說,那一刻,卻像是結束。
被時代安排的命運 用技術「反攻日本」
距離黃建堯對團隊訂定的「半年期限」只剩下些許日子,為了讓創業得以重新起步,也為了爭取新一輪投資,在 2019 年 1 月 17 日黃建堯正式成立業安科技。然而,當時的處境並不樂觀,過去安可爾科技的失敗讓許多投資人卻步,連他自己也不抱太大希望。
就在這時,奇蹟悄然降臨——在時限只剩最後兩天的時候,貴人現身了!透過妻子的牽線,黃建堯去見了妻子口中「對項目有興趣的朋友」,這場會面他原本毫無期待,只想以「好好結束」的心情,畫下創業的句點。
這場談話下來,或許是黃建堯的真誠流露奏效,又或者是他就算窮途末路,卻依然不失對自家技術的自信表現打動了對方,一句「我願意投資」像是黑暗盡頭照進來的一束光,投資者用他獨到的眼光看準業安科技未來的大鳴大放。
不過,嘗遍失敗的黃建堯,當下沒有急著答應,反而對他說:「我再給你一週的時間考慮,如果一週後你沒有後悔,再把錢匯給我。」後來的故事如同大家所見,資金在期限內到位,業安科技如同吃下一顆定心丸,而黃建堯正在崩塌的人生被投資人拉了一把,這位意料之外的貴人,為業安科技的夥伴們,點亮了重生後的第一盞燈。
重啟創業後的黃建堯,像陀螺一樣不斷奔走。他知道時間與資源都不等人:「資金有限,我們必須用一年的時間就達到先前八年累積的高度。」業安科技靠著「數位身分應用與無人售貨機的應用」項目,成功爭取到補助計畫,然而計畫尚未驗收,2020 年一場改變全球經濟與生活型態的疫情,卻為他的創業之路掀起滔天巨浪。
「2020 年的 Covid 疫情,政府呼籲群眾要保持安全社交距離,口罩剛好可以利用這個技術發放,我完全沒想到販賣機可以用來賣口罩,命運彷彿被時代安排好了!」黃建堯至今仍感到不可思議,災難式的疫情反而讓他的公司有了翻身的機會。
正因疫情限制了人與人的接觸,口罩等防疫用品需求暴增,業安科技的「無人販賣機」恰好切中時代痛點——低接觸、高效率,迅速進入市場,不僅成為「口罩國家隊」的一員,也登上媒體版面,進入大眾視野。但他知道,這不會是終點,日本,才是他真正想打開的下一扇門。

業安科技的口罩販賣機上線,引來大批媒體關注和拍攝,也讓黃建堯學會與媒體溝通和互動。(圖片來源/黃建堯)
在臺灣站穩腳步後,黃建堯將目光投向日本這座「無人販賣機王國」。這個市場向來保守,供應鏈成熟、技術緊密整合,本土品牌壟斷幾近封閉,外國企業幾乎無從插足,這項挑戰不只是進軍海外,更是考驗實力的試煉。黃建堯早已聽過太多類似的說法:「日本市場很難做。」但他偏偏不信命,問了自己:「如果這條路真的那麼難走,是不是更值得去走一次?」
於是,黃建堯拉著行李就上路,踏上疫情之下的獨旅。當時邊境嚴格封鎖,他自費隔離 14 天,只為爭取與客戶面對面談合作。他一邊修整簡報,一邊練習日語,只想爭取一次「讓對方看見」的機會。
「我連命都不要了,我就是想跟你們做生意,這還沒辦法證明我的決心嗎?」他曾對客戶這樣說,語氣雖然激烈,卻道出一個創業者破釜沉舟的決心。也正是這股執著,打動了第一批日本客戶。從那以後,黃建堯開始一趟又一趟地飛往日本,在當地奔走洽談,白天會議不斷,晚上帶著團隊測試系統。他們針對日本使用者習慣,從語言邏輯、付款流程到出貨動線,反覆調整操作介面,每一處細節都講究。他明白,若想讓販賣機真正走進日本人的日常,技術的穩定只是基本,真正的關鍵,是使用者的感受與直覺。
業安科技以一站式技術整合方案,將行動支付、庫存管理、雲端監控等功能納入同一系統,不僅解決了日本販賣機市場高度分工、導入困難的結構性問題,更展現出臺灣技術的實力與彈性。「我們是把日本人的技術,重新包裝後賣回去給日本人。」這句話,不只是自信的宣言,更像是他對這場硬仗的逆襲式挑釁。「現在,如果你在日本的販賣機上看到臺灣街口支付的標誌,那就表示是我們業安的系統。」黃建堯自豪地說。
2023 年,黃建堯在沖繩推出「販賣機大冒險」行銷活動。透過遍布街頭的數千臺販賣機,鼓勵民眾搜尋「寶物」,同時走訪沖繩的大街小巷,讓一臺販賣機不再只是交易工具,而是引發共鳴的冒險起點;一次消費,也可能成為一段記憶。這場創新活動不僅讓品牌聲量大漲,更讓業安科技的名字在日本民眾心中留下了「好玩」、「值得信賴」的印象。

黃建堯在沖繩推出「販賣機大冒險」行銷活動,成功讓日本市場看到業安科技的創新能力。(圖片來源/黃建堯)
其實,販賣機大冒險活動的靈感,源自臺灣的發票系統。原本是為了讓販賣機在交易後可以掃描手機載具、開立電子發票。黃建堯將它巧妙地轉換成抽獎遊戲,重新包裝進日本行銷。黃建堯笑說:「這不是我的創意,是財政部的。」這個輕鬆的笑容背後,蘊含著黃建堯的用心和不受拘束的思維。
沒能見父親的最後一面 是在心底最深的遺憾
從無人販賣機的技術整合,到成功打進日本市場,黃建堯的創業故事看似一帆風順。但在這些掌聲與成績的背後,其實藏著許多外人難以想像的傷口和失落。他深知,創業的代價不只是金錢與時間,更是那些悄然被犧牲掉的關係與日常──特別是對最親近的家人。
2018 至 2019 年,不僅是安可爾科技的低潮期,也是他與妻子關係的冰點。「我明明沒做什麼,老婆看到我都很嫌棄;一家人旅遊打卡,唯獨沒有 tag 我。」創業失敗的陰影不僅影響財務,也讓家庭關係逐漸疏離。
黃建堯曾期待家人能夠理解並支持他的創業夢想,但後來才明白,這樣的想法並不公平,「創業是我自己的選擇,卻讓家人一起承擔後果。」夫妻即使共同生活,仍是獨立個體,不應該把創業的痛苦寄託在家人身上,期待他們無條件支持,黃建堯坦然地表示。
他開始調整自己的心態,不再一味地期待家人感同身受,而是試著去理解妻子對他創業失利的不滿與失望,「可以先拋棄『希望家人完全支持創業』的想法,去理解家人為什麼憤怒或不開心。」一直到現在,黃建堯無論再忙,都還是每天親自送孩子上學,盡量做家事,真正做到以行動陪伴家人,彌補過去無法參與的時光。
或許正因為這些年重新學會珍惜,他才更明白,人生中有些錯過,是永遠無法彌補的。他最深的遺憾,是在飛往矽谷尋求資金時,錯過了與父親的最後一面。「老婆傳訊息告訴我爸爸狀況不好,後來才知道我爸有點名我,問我什麼時候回來,但沒有人告訴我這件事情。」說到這裡,黃建堯不禁哽咽──明明打拚事業是為了家人,卻造成無法挽回的傷痛。

家人在黃建堯心中是永遠的第一順位,由他打造的業安科技也希望員工不會因為「家事」而在請假上造成負擔。(圖片來源/黃建堯)
那段錯過的時光,成了黃建堯心中最深的遺憾,也讓他重新思考創業的意義——既然無法彌補,就不該讓同樣的事發生在別人身上。
他將這份珍惜,轉化為公司的文化核心,讓每位同仁都有「陪伴家人」的權利。「我不希望同事也必須在事業與家庭之間做出痛苦的選擇,因為家庭才是最重要的。」對他來說,創業,不該只是資金、成績或版面,而是能不能讓身邊的人過得更好──這才是最值得守護的初衷。
在重新找回與家人的關係後,黃建堯也把目光投向更遠的未來。他知道,人生不該只停留在遺憾與修補,更應該擁有向前邁進的勇氣與夢想。那份對家的珍惜,讓他更堅定走自己的路,也更清楚自己想成為怎樣的人──而他心中的「成功」,從來就不只是一種結果。
勇於跳脫框架的人生,就是「成功」的定義
從安可爾科技的失敗,到如今業安科技的大放異彩,黃建堯的創業夢想,才真正開始。「我想以海外人士的身份,成為日本販賣機協會的會長。」他不改夢想家本色,目標直指那個普通人難以企及的高度,語氣雖輕,眼神卻堅定。
這幾年黃建堯深耕日本市場,他希望在日本 400 萬臺販賣機中,業安科技至少占有 80 萬臺的份額,更希望自己能成為業界具有話語權的人,帶領公司攀向新的巔峰。
這樣的野心,呼應著他對「偉人」的定義——一個能被社會認可、留下貢獻的人。「我現在收斂了,不用成為偉人,但我想成為別人想要成為的人,更進一步說,我想帶給後面的人一個打破框架的可能。」

黃建堯不被社會所框架,成功與失敗由自己來定義。(圖片來源/黃建堯)
回首黃建堯的人生,從大學重考三次、創業負債,到如今用技術「反攻日本」,一路走來的軌跡,曾經符合社會對「失敗者」的所有定義。但他從未被這些標籤框住──更準確地說,他從來就不曾活在任何既定框架裡。
他始終相信夢想可以實現,並靠著技術在日本販賣機市場找到突破口,成為用技術反攻日本的臺灣第一人。如果一個曾被視為成績不好、創業也曾跌跤的人,仍能在臺灣甚至海外創造影響力,這本身,不就是對「成功」最有力的重新定義嗎?
「我們不是失敗,只是還沒有成功。」這是黃建堯一路堅持的信念。成績不好不是失敗、創業負債也不是失敗,人生還沒結束,就沒有真正的失敗。至於什麼是成功?
在世人眼中,業安科技成為「口罩國家隊」是成功、「反攻日本」是成功,但其實,黃建堯不放棄、一路朝著夢想前進的樣子,就是最大的成功。那個不斷向前、不懈追夢的身影,不僅打破了「失敗」的框架,也成為了許多人心中「想要成為的樣子」。